跳转到主要内容

加国人士购房资金来源于贷款

Canadians borrow heavily to buy homes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加人购房时有13%的首付都是依靠家庭借贷、注册退休储蓄计划和信用卡等多方借贷。据《环球邮报》报道,加人拥有的房屋净值正被高额债务消耗殆尽。平均而言,加人有78%的购房成本是来源于按揭贷款和房屋净值贷款。

13% of down payments for Canadian home purchases are borrowed against several sources of funds – ranging from family loans to RRSPs to credit cards, 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As the Globe report, home equity value is being consumed by large debt.  On average, 78% of home purchase costs are financed through mortgages and home equity lines of credit.

(大中报泊然报道)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加拿大人为了支付购房首付款,每年都会通过家庭、贷款机构及其信用卡借贷逾$100亿元,这些贷款占到加人购房首付总额的逾13%

 

加拿大按揭专业人员协会(Canadian Association of Accredited Mortgage Professionals)的调查发现,在过去两年中首次购房者共支付了$188亿元首付款,虽然其中最大的资金来源是个人储蓄,但各种贷款、赠款和信用卡提款等借贷资金所占比例亦超过四分之一。调查同时发现,有近20%的首次购房者会从他们的家庭中获取某种形式的贷款或赠款。

 

而在那些每年都会动用大约$26亿元注册退休储蓄计划存款支付首付款的购房者中,有16%的人表示他们亦会通过借贷补足自己的退休储蓄账户。

 

调查报告称,尽管加国房价持续攀升并且利率长期保持在历史低位,但加人在购房时仍倾向于支付更多的首付。目前,首次购房者的平均首付比例为21%,平均支付金额为$6.7万元;而多次买卖房屋的购房者的平均首付比例更是高达48%,平均支付金额为$18.5万元。

 

长期保持低企的利率是激发加人购房热情的主要动力之一,今年加国的平均贷款利率为2.68%,比2013年的3.08%有所下降。

 

但是调查结果同时也显示,加人拥有的房屋净值正被额外债务消耗殆尽。平均而言,加人有78%的购房成本都是来源于按揭贷款和房屋净值贷款,而在首次购房者中相关比例更是升至85%

 

但尽管如此,调查同时也发现有超过四分之一首次购房者亦表示,如果联邦政府将最低首付比例从5%增至10%,他们就会因此无力购房。

 

加拿大按揭专业人员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邓宁(Will Dunning)在报告中称,由于加拿大楼市中约有45%的买家都是首次购房者,因此收紧首付政策将会对国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邓宁指出,如果政府将最低首付比例提高至10%,将会导致房屋销售量大幅下降,从而会令许多地方楼市陷入低迷,进而造成房价下跌,而这会对地方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邓宁同时强调,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在最近几年除了炙热的多伦多和温哥华楼市,加国其他地区的楼市都表现平平,房价只出现小幅上涨。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多伦多和温哥华的二手房均价飙升了13.1%,而加国其他地区的二手房均价只上涨了1.4%

 

调查还发现,大多数购房者似乎都相信低利率已经驱使太多加人进入楼市。与此同时,虽然有许多人至少有点担心本地楼市已呈现泡沫,但大多数人仍觉得自己有能力购房并且可以抵御楼市衰退。

 

此次调查在今年4月至5月进行,共访问了约800名在2013年至今年第一季度间购房的加拿大人。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