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碧海:央行行长的坦诚建议和失业愤青的激烈反应

来源: 大中报特约 碧海

 

加拿大央行行长Stephen Poloz最近在联邦国会委员会中,对目前居高不下的青年失业率表示忧虑,并因此发表了一些意见,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因缺乏工作经验而无法进入劳工市场的失业青年,不妨通过为企业做义工的方式取得必须的工作经验,想不到因而招致全国失业青年的猛烈抨击。言下之意是,作为一个央行行长,应该为失业青年作出一些创造实际工作的具体努力,而不应该建议青年以向企业主提供免费劳动的方式来解决失业问题。发牢骚的年轻人显然感到Poloz行长的意见不但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的表现,而且还大有为企业主建立剥削青年劳力机会的嫌疑。如果愤青们对Poloz的建议真有如此想法的话,那恐怕是他们对Poloz行长的一种误解。

自从2008年世界性经济衰退以来加拿大的经济发展到现在还没有全面恢复,失业率一直高企不下。特别是15–24岁的青年失业率更处于13.5%的历史新高,大约接近全国失业率的两倍。尽管联邦政府想方设法意图增加青年就业机会,但是成效非常有限。其实这种形势,是整个经济大局所造成,不是人为的努力能够改变。只有等到整体的经济发展得到恢复,形势才会改变。不过,目前的劳工市场也不是一片空白,其中还是有一定份额适合年轻人的工作机会,只是要进入其中,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或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够如愿以偿。本来,这也是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特色,劳工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从来就不是直线进行,而是曲折不平。在工作机会短缺时期,求职者必须忍受更大的辛劳,等待更长的时间,经过更激烈的竞争才能够得到工作机会。

青年人要获得第一份固定工作的最大挑战之一,当然是他们没有或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对雇主而言,也没有可以依据和审核他们资格的记录。对于工矿企业的雇主而言,他们所期待的新雇员的基本条件除了学识能力和其他品格以外,最重要的是工作经验。而这种选择标准的高低,也完全受劳工市场工作机会和劳工供应状况之间的不同情况而定。在工作机会供过于求的情况下,雇主对劳工素质的要求不严,相反,当劳工市场的劳动力泛滥之时,雇主对工人素质的挑选就相应比较严格。如上所述,加拿大目前正面临工作机会短缺的时期,没有或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想进入劳工市场非常困难。是的,年轻人既然是第一次进入劳工市场,他们怎么会有“工作经验”呢?但是雇主是不会理会这些的。这就要我们的年轻人想办法通过不同的途径,或牺牲时间和利益,为某些企业主从事一段时间的义务或半义务劳动,来换取宝贵的工作经验,成为一块进入工作岗位的敲门砖。

当然,愿意向这些青年提供这种机会的企业主,不可能全部都有待聘的工作岗位和高尚的品德。有些商人可能会借机从这些青年身上剥削劳力,但是也确实有不少雇主想通过这种渠道,发现高素质的雇员,这对愿意作出牺牲而获得工作机会的青年是一种机会。当然,这对于很多心情烦躁或不愿在特殊情况下做无薪培训的年轻人而言,是万万要不得的寻找工作之道。当然,对于有能力有自信而又脚踏实地的年轻人而言,这正是他们在自由竞争的劳工市场“一显身手脱颖而出的时刻。另一方面,愿意向这些青年提供无薪培训工作机会的企业主也不可能都是骗子,其中一定有不少确实想聘用他们所期待的新员工的雇主。他们也许比较挑剔乃至刻薄,可是对于有自信有能力有耐心的后生而言,这也正是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之中出人头地的大好机会。这里面当然有“风险”,但是自己所牺牲的只是短暂的时间,而从中获得的可能是一份渴望已久的固定工作。相比之下,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就要看自己的选择了。人们可以好高骛远地责备像PoLoz行长那样的忠言,也可以倾听一些政客对政府和社会的大声指责,或指责我们的社会,学校,家长,社团,富有的企业机构,或直接谩骂没有为自己提供工作的老板。可是这不但与事无补,还可能搞坏了自己的心情,糟蹋了已经付出的努力,而一事无成。

人们应该理解的一点是,Poloz只是一名央行行长而不是订立国家就业政策的联邦总理或部长,他对失业青年居高不下失业率的残酷现实,实在是爱莫能助。建议失业青年从无薪培训中获得第一份工作经验,应该是出于好意。是否愿意听取他的建议,是失业青年的自由。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