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镜报:她摇晃了中国诗坛

来源: 吴小寒

对于突然的走红,余秀华的幽默回答是:「天上掉了馅饼,但愿不是陷阱。」诗意的回答是:「假如你是沉默的,海水也会停止喧哗。」

「对我个人而言,余秀华的诗,是在1989年3月26日之后,给我震撼最多的,那是一种久违了20多年的震撼。」大陆科幻作家周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如是表达了对近来备受关注的女诗人余秀华的看法。

1989年3月26日,海子--或许是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诗人--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此后,中国诗歌和诗人便鲜少作为公共话题进入公众的视野;1980年代--中国诗歌狂热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

然而,余秀华,这位脑瘫的中年农妇,却在2015年初用她的诗「摇晃」了「沉寂多年」的中国诗坛,并以横空出世的姿态来到公众面前,成为现象级的舆论热点。

「这才是诗歌!」VS「这也叫诗歌?」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这首诗的题目叫做《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2015年初,它占据了大半个中国的微博和微信。当然,之所以能吸引众多眼球,也是因为推荐这首诗的文章有一个醒目乃至刺眼的标题:《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脑瘫患者、农妇、诗人,这三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身份加在一起,使余秀华从微信朋友圈火起,成了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甚至在中国诗歌学会刚推出的「中国诗歌榜中榜」上,余秀华也占了首位。

《诗刊》的编辑刘年是余秀华的伯乐。

2014年秋天的一个中午,刘年在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的办公室里恹恹欲睡,偶然看到诗人余秀华的博客,读了几行诗歌之后,他发现自己睡意全无,她的诗歌「像一剂强心针,让我精神陡增」。刘年说,他选诗只用诗的标准,与脑瘫无关。觉得太好,没有等到例行的报稿时间就报了上去。二审三审也马上通过。从选诗到印刷出版,只用了半个月,「几乎从来没有这么快。」

2014年9月号的《诗刊》重点推荐了余秀华的诗。

「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薰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在编后记里,刘年如是评价余秀华的诗作。

「有明显的血污」,余秀华说她喜欢这个评价:「我写实,写我自己的生活经历,我是脑瘫,也是一个撒泼骂街的农妇,相比诗人身份,我更能接受这个身份。」然而,在美国摩尔豪斯大学中国研究项目主任沈睿看来,余秀华不仅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诗人,而且是一位在中国诗坛横空出世的天才诗人--在一篇诗歌评论中,沈睿将余秀华称为「中国的艾米丽o迪肯森」。这篇评论在2015年1月中旬被微信朋友圈疯狂转发,阅读量难以数计;余秀华的影响力也从诗坛迅速扩散到民间。

毫不令人意外。走红之后的余秀华和她的诗,迅速招来了两极分化的评价。

力挺者「惊艳於余秀华的天才和诗歌的质朴滚烫、直击人心」,有人「彻夜不眠」,直呼「什么是诗歌?这才是真正的诗歌!」 「写得真好!我早已对新诗绝望,今天我看到它又在呼吸!」余秀华的诗好在哪儿?网友的赞叹很简明,她的诗让我感同身受,这就够了。

认为余诗一般,不足以夸赞者则认为,余秀华的诗只是有一定语言天赋、有正常文字表达能力。比如不断尝试诗歌实验写作的沈浩波就认为:余秀华把苦难煲成了鸡汤,不是个好诗人,大众喜欢这种热泪涟涟的文字,是廉价的感动。在诗歌评论家臧棣看来,至少有300位中国诗人比余秀华的诗好。其实,需不需要把她的排名放在301,并不是臧棣在意的,他在意的是:余秀华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共鸣,倒不一定是她的诗写得有多么好,而是她的诗,向今天的诗歌文化提出了很多问题。

对此,诗人黄里认为:诗歌和诗人都应该看到,余秀华诗歌中的激情正是点燃大众热情的原始能量。诗歌再小众,再是个人的心灵表达,感动他人与他人共鸣无疑是诗的追求,诗人不要否认心中传播与抵达诉求。而在诗歌传播上,新媒体的力量不容小视。

「我觉得社会到了一个认知的拐点,就是只讲奋斗,只讲拼命工作的社会阶段刚好到了一个拐点。大家比较看重生活的价值和意义,甚至是日常生活的品质。」2014年中国阅读量最多的诗歌《我想和你虚度时光》的作者、重庆诗人李元胜也是余秀华的读者,他认为余秀华「独特的生存方式是非常让人揪心的」,「而且她表达得很克制很朴素,这样的一个生存状况会引起大家强烈的关心、揪心和心疼」。

「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

在余秀华广为流传的一张照片中,她站在田野上,脸色坚毅、姿势倔强,背后是金黄的油菜花,翠绿的农田和野草,小树细弱,枝叶繁茂,这位身穿黄绿色套头衫黑短裙的女性与背景连成一体,暗示着她的日常生活。

年近40的余秀华,来自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因为出生时倒产,脑缺氧而造成脑瘫,余秀华无法干农活,也无法考大学,高二下学期便辍学回家,很快(19岁)便嫁了人,有了儿子,但「从来与爱情无缘」。很多年来,余秀华在家中所能做的,就是扫地、做简单的饭菜。干活时,扫帚充当了她的拐杖,而诗歌则是她生命中的拐杖。「(诗歌)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在给《诗刊》配发的自述中,余秀华这样写道。

其实,余秀华很早就开始写诗,在《钟祥日报》上看到了海子的诗,立刻就喜欢上了。为什么写诗?余秀华自己写道:「……於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得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于是,她拼命克服了脑瘫给自己身体带来的不便,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左手压住右腕,然后扭扭曲曲地写出一个个汉字。

《钟祥日报》前编辑黄叶斌至今还能回忆起十几年前见到余秀华时的情景:她20岁左右,神情怯怯的,头上扎着一个小辫子,衣着灰色而简朴,手腕向外扭曲手指翻卷的样子令人惊骇,走路有些蹒跚,说话吐词不清含糊艰难--只有在断断续续的费力的聆听中,才能勉强听出大概意思。她从衣兜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张,说是她写的诗歌,要求修订发表。这些署名「鱼儿」的几首诗歌有几分灵气和诗意。

黄叶斌说:「她曾经用手机发出诗歌,然后让朋友代为在网上发表。这样,她的经历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钟祥网友为她买了电脑。

2009年8月11日,余秀华开通了博客。在第一篇博客中,她写道:「中午喝了几杯酒……今天有了自己的博客了!现在的网络真是宽大仁爱,连我也可以开博客了。再喝一杯吧,左手与右手干杯。为俺这个俗里俗气的农家女子也能拥有自己的博客!而且咱是个脑瘫患者,用的是一个不入流的山寨手机,可谁能压得住我天高地厚的心呢?咱虽说话不是很清楚,但文字可不管这些,它将沿着俺为它开凿的京杭运河哗啦啦地向前狂奔!」

从此,「左手压住右腕」的爬格子变成了「一根手指完成」的键盘之旅--因为脑瘫,她只会用左手食指打字,打字的时间远远超过构思一首诗的时间。

电脑与网络让余秀华的世界早已超越农村,她的阅读量极大,保罗o策兰、弗罗斯特、阿赫玛托娃、特朗斯特罗姆等诗人的作品均有涉猎,和武汉的诗人也多有交流。此外,她在社交媒体上的朋友数量在600-900之间,后来每加一个朋友就要删去一个,令她颇费踌躇。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微信朋友圈爆红后的十余天内,有5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前去探访。但余秀华觉得这首诗被炒得这么火很郁闷,因为她觉得这并不是她最好的一首诗。据报道,目前她已写了2000余首诗,微博关注超过18万人。

对于突然的走红,余秀华的幽默回答是:「天上掉了馅饼,但愿不是陷阱。」诗意的回答是:「假如你是沉默的,海水也会停止喧哗。」在一篇博客的文末,她附有几句话:「现在关注我的人多了,说我诗歌好的有,说不好的有,这都没有关系,我只能按照我自己的心意写这些分行的句子。我身份的顺序是这样的:女人,农民,诗人。这个顺序永远不会变,但是如果你们在读我诗歌的时候,忘记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将尊重你。呵呵,幸亏诗歌最好的作用是为了自己安心。」

编注:本文由香港《镜报》供稿。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