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碧海:为什么美国人反对奥巴马的枪械管制法(上)

来源: 大中报特约 碧海
奥巴马总统的八年任期将满,只剩下不到一年时间就要卸任。而他的民意支持率也像他的总统任期那样,接近尾声。据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奥巴马总统无论在外交政策,国防政策,移民政策,和反对中东恐怖分子的战略战术,乃至掌控国内经济发展的政策上,只得到大约33%民众的支持,其余的66%民众都对他感到失望。这大概也是奥巴马在将近八年的执政期间最低的民意支持率。作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其沮丧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仍然意图在余下的不到一年的任期之内有所作为,为他的政绩多留下一些正面的形象和业绩。奥巴马显然无法或没有时间,在已经被多数美国选民认为失败的国内外政策上,改变既成定局的大势。但是在某些国内政策上,则仍然有突破的机会。其中一项就是美国的枪械法规。奥巴马总统在提到美国民众所拥有的枪械,平均每年杀死三万多无辜男女老少时,充满着悲愤伤感的激情,他涕泪交加地向美国民众,提出了要改革枪械法的提议。

从正面来看,美国无论在国家实力,军事力量,经济发展,民生的富裕上,都是位居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但与此同时,美国在很多反面形象上,也有很多世界第一的称号。其中最影响民众日常生活安全方面的现状是,美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所有民众,不管男女老少乃至罪犯和疯子,都可以自由拥有枪械和杀人武器的国家。而且,这种令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的持有杀人武器的权利,还受到美国国家宪法的保护。它更是美国民众圣神不可侵犯的大权。而且这个宪法权利已经与美国的立国史一样悠久。所以,对美国人而言,它几乎像空气和饮用水那样,是绝对不可或缺,当然也绝对不可侵犯的人生大权。也因此,任何人,包括美国总统在内,要是敢于对这个权利提出任何形式的限制或更改的话,就会遭到激烈的抵触和反抗。但是问题在于,这种人人可以拥有杀人武器的后果,也导致美国成为世界上人均犯罪率最高,监犯人口最多,死于枪械自杀谋杀和误杀人数最多的国家。在和平时期,美国每年死于枪杀的人数是平均三万人左右。它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存在的可怕现象。因此,美国的枪械法需要更改修正和严格控制的原因,早已昭然若揭。有鉴于此,奥巴马总统决意冒着各种社会压力,乃至国会议员和民主共和两党多数成员的反对声浪,小心翼翼地,但也非常勇敢地提出了要对购买枪械者,特别是对有犯罪记录,和精神状况不稳定的枪械持有者,实施全面严格背景调查的立法提议。

对不认同美国自由拥有枪械的人来说,奥巴马总统的这个提议,可以说是防止枪械谋杀问题的最温和的第一步。可是他这个建议刚一提出,立即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反对和指责。特别受到枪械制造商的强烈反对。奥巴马总统曾经邀请这些枪械制造商参加公开辩论会,以表达他们的具体反对理由,但却遭到了拒绝。至于一般美国民众的最直接反应,也令人担忧和费解。他们认为,奥巴马总统调查和禁止有问题购枪者的途径,完全无法阻止这些人从不法渠道获得任何武器。所以他们认为,奥巴马的枪械控制法的最终目的,实际上是针对合法的持枪人,是要从美国人手中夺走自卫武器和剥夺民众的自卫权利。但他们又提不出任何有效的枪械控制法来取而代之。对笔者而言,没有一种指责比它更加荒谬。实际上,这也正反映了美国人那种长期极端自由放任精神后果的可悲之处。美国人反对奥巴马总统对有问题购买枪械者实施背景调查的错误观点在于,和几乎所有的欧洲民主国家一样,美国也是一个法制完整的法治国家,民众只要人人奉公守法,就不可能发生离开自卫武器就无法生存的情况。

纵然美国每年死于枪械谋生的人数是大约10000人左右(1/3的枪械死亡率),但是对三亿三千万美国人,特别是绝大多数合法公民而言,绝对没有必须持抢上街或藏枪枕下入眠的必要。可见,把奥巴马总统加强对有犯罪背景和精神状态有问题购买枪械者所实施的背景调查,说成是要夺走美国人的自卫武器的指责,不但极端不符事实,也反映了美国人在过度和极端民主自由制度之下所养成的那种无法无天和蛮不讲理的反常乃至可怕的“暴民”精神。这恐怕也就是笔者一再担忧的,美国已经开始趋向富不出三代的“末代皇孙”的境况,和在对待枪械管理法上所显示出来的令人无比担忧的民情。(待续)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