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加国大学生半途而废 他们是谁?

Who are students at risk for failing university?
大多数亚裔家长都希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但却有多达20%的被录取的加国大学生中途辍学。虽然安省社科类大学生毕业率较高,可达75%,但获得计算机科学学位的学生比例却远低于此。《环球邮报》的调查报道深入剖析了导致大学生半途而废的风险因素,并揭示了教育体系会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走向成功。
Most Asian parents expect their children to obtain college education, but up to 20 per cent of students enrolled quit Canadian universities altogether. While in Ontario, social science graduation rates are higher – at 75 per cent, the odds of obtaining a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is much lower. The Globe investigation takes an in-depth look at risk factors for students failing university, and sheds light on how intervention system may help struggling students succeed. 
 
[大中报林晓报道] 如果加拿大大学是私人公司,那他们的客户流失率显然高得惊人,因为加国有多达20%的大学生半途而废永远离开了大学校园,同时还有20%至50%的大学生退出了他们当初所选择的专业。
 
当然,学生并非客户,高校也不是企业,但是从许多方面来看,高校和企业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和企业一样,高校也在投资推销他们的教育产品,并想方设法留住学生。像客户一样,大学生也在精挑细选,他们抑或钟情于某所高校,也可能选择其他学校。但是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半途而废都会带来终身的影响。
 
安省高等教育品质委员会主席温佳腾(Harvey Weingarten)表示,对于学生来说,中途辍学就意味着失败,他们会因此自信心受损,因为失败而产生心理压力。
 
此外,中途辍学也会造成实际损失,因为与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相比,大学毕业生的终身收入往往更高,并且身体更健康,与社区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然而直至最近,加国高校似乎仍安于现状,因为《环球邮报》的分析结果显示,加国大学的毕业率在过去十年里一直未有提高。但是现在,高等教育机构都纷纷开始进行大数据分析,以期能够藉此找出辍学风险最高的学生。而导致这些学生中途辍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经济紧蹙。
 
在公共资助持续增长的配合下,加国高校的入学率在过去十年一直呈现爆炸式增长,但是他们很快就将面临残酷的命运逆转。其主要原因是加国17至24岁的人口数量在未来10年将会呈现下降,而政府拨款也会随之减少。如果省府基于高校表现决定拨款份额,一些学校的收入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因此,每一个能够完成大学学业的学生都将有助于加国高校摆脱财政困境。
 
提高毕业率的关键在于“预测性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在健保、报业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一直被广泛应用。通过人口和行为数据分析,预测性分析结果可以对未来的行为作出预测,并最终有望找出辍学风险最高的学生,从而可以在他们辍学前进行个性化干预。
 
《环球邮报》的调查分析同时显示,对于“究竟有多少大学毕业生”这个问题,加拿大并没有单一的答案。在拥有加国逾三分之二本科生人口的安省和卑诗省,是由各高校计算和公布各自的毕业率。而在新斯科舍省、新不伦瑞克省和爱德华王子岛省等沿海省份,则只公开了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率。此外,草原省份和魁北克省的高校也只提供了寥寥几年的毕业率数据。
 
《环球邮报》的分析结果显示,安省和卑诗省约有四分之三选择社科类专业的大学生善始善终直至毕业。相比之下,选择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大学生毕业率从未超过68%的平均水平。
 
但是,专业毕业率中并不包括那些放弃某个专业,但却到另一所高校拿到学位的学生,如果将这些“临时退学学生”计算在内,估计加国高校毕业率将升至80%至90%。
 
他们是谁?
实际上,专家很清楚哪些大学生面临辍学风险。比如一个父母都未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其高中成绩亦是差强人意的年轻人即便被大学录取,其辍学风险也很高。如果其在报读大学前休息了一段时间,那其辍学风险会进一步增加,这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其不太可能参加课外活动。此外,其家庭收入以及其婚育状况也都会影响其辍学决定。
 
换句话说,预测一个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毕业的最佳预测指标就是其高中成绩,因为从中可以反映出其是否为大学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但是,这种基于人口统计的风险评估方法并不完美。比如尽管女性占比较小,但她们即便成绩出色也有可能作出辍学决定。此外,一些表现出厌学情绪的优秀生也有可能中途辍学。
 
找出高风险学生并及早进行干预可以帮助高校迅速提高毕业率,而这也是美国Civitas Learning公司所聚焦的服务项目。实际上,除了Civitas Learning,IBM的Watson Analytics公司,Tableau Software公司以及微软公司也都将服务触角伸向了高校市场,这其中也包括加国的高等教育机构。
 
据Civitas Learning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米尼荣(Mark Milliron)称,高校目前搜集毕业率数据的方法就像做尸体解剖,他想改变这种状况。
 
Civitas Learning公司会追踪学生登陆网上讨论区的次数,他们所从事的课外活动,以及放弃课程的频率和速度,并将这些行为数据与学生的背景资料及平均得分作比较。
 
尽管Civitas Learning公司在美国已经拥有275个教育界客户,但其业务尚未扩展至加国。尽管加国高校已经在接触各种数据分析公司,但目前许多大学仍在开发自己的数据分析工具。
 
比如卑诗大学就推出了一个试点项目,以尝试收集分析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以及他们的大学成绩乃至他们毕业后就业情况的数据。
 
此外,由于卑诗大学也和其他许多加国大学一样,注意到国际留学生的毕业率通常都低于本土大学生,因此该校会针对国际留学生召开入学指导会。
 
卑诗大学文学院院长阿弗里尔(Gage Averill)表示,10%的毕业率差异就会导致学校损失$2500万元收入,尽管校方一直在想方设法从其他地方增加收入,但实际上只要能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走向成功,就能够将$2500万元纳入囊中。
 
虽然目前国际留学生和本土大学生之间的毕业率差异正在逐步缩小,甚至在某些专业还呈现出逆转之势,但是并非所有高校的改革实验项目都能确保取得成功。
 
多伦多大学负责本科教育改革的副院长麦卡恩(Susan McCahan)就对数年前的一个实验项目记忆犹新。当时多大允许第一学期得分为45至50分的学生在补考不及格的课程后,继续与其他同学一起上课。但是麦卡恩在最终查看这些学生的毕业率时,却发现在这些学生中绝大部分都未能毕业。
 
多大因此改变了做法,要求在第一学期成绩不佳的学生必须重修一年级课程,但同时也允许他们选择“更新”的新课程,其中包括学术、专业以及个人发展课程。但是校方在将选择更新课程和未有选择改进课程的重修学生的一年级合格率作比较后,却发现相差并不大。
 
麦卡恩称,虽然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但数据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改进之探索
按照由数据驱动的短期干预措施的承诺,无论学生是何背景,高校都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帮助他们毕业。
 
虽然没有任何学校能够重回过去改写历史,但如果研究人员能够及早地对学生生活进行了解与干预,他们就有可能改变未来。
 
而这也正是加国针对高校入学率和毕业率所进行的长期实验项目之一 一直想要达到的目标。早在2004年时,Future to Discover实验项目就从新布伦瑞克省的高中生中挑选了数千名参与者,这些学生都来自低收入家庭,并被随机分配参加三种大学预备计划。
 
其中一组学生在四年高中期间每两个月就会上一次学术技能和职业发展课;第二组学生可获$8,000元大学学费赞助。第三组学生则两者兼而有之。
 
曾经参与该实验项目的惠顿(Matt Wheaton)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他表示,自己虽然并不确定这是否与实验项目有关系,但参与该项目的确令他眼界大开,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学校园。
 
惠顿目前在位于新不伦瑞克省蒙克顿的克兰德尔大学(Crandall University)担任招生顾问,他在该校曾遇到过许多像他一样被认为不够聪明或表现不够好的孩子,而他经常会对他们说“超越梦想不是梦”。
 
今夏公布的最终研究结果亦充分反映了惠顿的个人经历。研究结果显示,在参加实验项目课程后,有更多父母均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进入了大学。此外,其也提高了专上院校的毕业率,不过该项目对大学毕业率的影响并不明显。
 
但尽管如此,社会研究与示范公司的温哥华研究总监福特(Reuben Ford)仍表示,该研究结果令人鼓舞,其意味着这种旨在帮助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的干预措施有可能奏效。
 
福特称,虽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学生将会因此摆脱所有障碍,但起码他们不会比来自非贫困家庭的同龄人更快地辍学。
 
Future to Discover实验项目与当下由数据驱动的干预措施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是借鉴了一些最成功的儿童早教项目,并且涉及学生的家庭背景。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